“火灾了,赶紧拉总闸!”不少人觉得,火灾时切断所有非消防电源准没错,既能防触电,又能阻止火势蔓延。但实际情况没这么简单——有些电一旦断错,反而会耽误疏散、甚至引发二次危险。
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》(GB50116-2013)里专门对“非消防电源切断”做了明确规定,不是所有非消防电都要立刻切,关键要分“该切的”和“不该切的”。

先搞懂,什么是“切非”?为什么不能乱切?
所谓“切非”,就是火灾确认后,切断火灾区域及相关区域的非消防电源。目的很明确:一是防止电气线路被火烧后短路,扩大火灾范围;二是避免救火时人员触电,保障消防员和疏散人员的安全。
但问题在于,有些非消防电源在火灾初期能帮上大忙——比如正常照明能让疏散通道更亮,生活水泵能保证灭火时的临时用水,盲目切断反而会添乱。规范里特别强调:“只要能确认不是供电线路起火,就可以先不切断关键非消防电源”,核心逻辑就是“先保疏散、再防风险”。
这6类电,火灾时不应立即切
根据GB50116-2013第4.10.1条及条文说明,结合实际工程案例,以下6类非消防电源,除非确认供电线路已被火灾波及,否则不应立即切断,有些甚至要等到自动喷淋、消火栓等水系统动作后再切:
1.正常照明
比应急照明更亮,疏散全靠它。很多人以为火灾时靠应急照明就行,其实正常照明的照度远高于应急照明(比如走廊正常照明照度通常≥100lx,应急照明≥1lx),尤其是在浓烟环境下,充足的光线能帮人快速找到安全出口。
规范明确要求:“如果火灾时正常照明正处于点亮状态,应予以保持”。比如商场、办公楼白天营业时起火,正常照明没断的话,别着急切,等人员基本疏散完、水系统开始动作后再切断,更安全。
2.生活给水泵
灭火、逃生可能要用水。生活给水泵虽然不是消防泵,但火灾初期如果消防水泵还没启动,或者局部小范围火情需要临时用水,生活水泵就能派上用场。比如楼层里的消火栓没水(极端情况),用生活水临时灭火、浸湿毛巾,都能争取时间。
规范要求生活给水泵电源“在水系统动作前切断”,就是怕水喷到带电线路引发触电——只要水还没喷,先让泵接着转,关键时刻能救急。
3.安全防范系统
监控要盯着火灾现场。摄像头、门禁系统这些安全防范设备,火灾时不仅不能断,还要主动开启。摄像头能实时传回火灾现场画面,帮消防指挥人员判断火势、有无被困人员;门禁系统则需要通电才能自动打开疏散通道上的门,断了电反而会把人堵在里面。
之前有个商场火灾案例,因为监控电源被误切,消防员到场后没法确定火场内部情况,只能逐个楼层排查,耽误了救援时间。所以这类电必须留着,直到确认火灾不会波及设备本身。
4.地下室排水泵
防止积水淹了疏散通道。地下室一旦起火,灭火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积水,如果排水泵断电,积水很快会漫过脚踝,甚至淹到疏散楼梯。尤其是地下车库、地下商场,积水不仅影响人员逃生,还可能让电气设备短路,增加救援难度。
规范把地下室排水泵归为“不应立即切”的电源,就是为了保证排水畅通,避免积水变成新的隐患。
5.客梯
提到火灾和电梯,很多人 反应是“不能坐电梯”,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立刻切断客梯电源。规范里说的是“客梯应迫降到首层并停止运行”,而不是直接断电——迫降过程需要通电,断电反而可能让电梯困在中间楼层,里面如果有被困人员,会更危险。
正确做法是: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信号,让客梯自动降到首层,开门让里面的人出来后,再切断电源。只有确认电梯井道已起火,才需要紧急断电。
6.Ⅰ~Ⅲ类汽车库的车辆疏散提升机
这类汽车库通常有多层,车辆需要靠提升机(类似简易电梯)上下疏散。火灾时如果提升机断电,停在高层的车辆没法下来,不仅会堵塞消防通道,车辆燃烧后还会释放大量有毒气体,加剧危险。
所以规范要求,只要车辆还在疏散,提升机电源就不能断,直到所有车辆撤离或确认提升机已被火灾威胁,再切断。
反过来,这些电,确认火灾后可以立即切
有“不该切的”,就有“该切的”。以下几类非消防电源,火灾确认后可以马上切断,切断后不会影响疏散和救援,还能减少风险:
1)通动力负荷(比如工厂车间的电机、写字楼的备用发电机非消防回路);
2)自动扶梯、观光梯(不是客梯,这类电梯不用于疏散,断电后不会影响逃生);
3)空调用电(空调风管会成为烟气传播通道,断电后能阻止烟气扩散);
4)康乐设施(健身房的跑步机、商场的游戏机等,非必要用电);
5)厨房设施(电烤箱、排油烟机等,厨房起火时这些设备通电可能加剧危险)。
另外,切断电源的位置也有讲究:原则上要在变电所切断,这样更安全;如果设备用封闭母线供电,也可以在楼层配电小间切,避免在火灾区域内操作。
实际工程中,很多“切非”失误不是因为不懂规范,而是因为联动逻辑设置不当,或者值班人员操作不熟练。比如有些小区把“正常照明”和“空调用电”归为同一回路,一切就全断了;还有些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,看到火情就慌了,直接拉了总闸,导致监控、排水泵全停。
火灾中的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生命,读懂“切非”规范,不是为了死记条文,而是为了在紧急时刻,不让“好心”的操作变成新的危险。



苏公网安备32058102002172号
客服1